痉挛性斜颈,让无数患者饱受颈部异常扭转、歪斜之苦,西医在治疗中常面临药物副作用、手术效果有限等困境,而中医却能另辟蹊径。今天,我们就从中医“痉证”的病机出发,探寻中医突破这一难题的临床方案 。一、溯源:痉挛性斜颈与“痉证”的关联在中医理论里,痉挛性斜颈归属“痉证”范畴。“痉证”的核心病机,离不开“筋脉失养、邪壅筋脉” 。人体筋脉的正常濡养,依赖气血津液的充盈,以及肝、脾、肾等脏腑的调和。肝主藏血,为“罢极之本”,肝血充足才能濡养筋脉;脾主运化,化生水谷精微以养气血;肾主藏精,精能生血,血可养筋。一旦脏腑功能失调,比如肝郁气滞、脾虚失运、肾精亏虚,就会导致气血津液输布失常,筋脉失去濡养,再加上风、寒、湿、痰、瘀等邪气侵袭壅滞筋脉,“痉证”(痉挛性斜颈)便随之而生 。
二、破局:中医临床方案的思路与实践(一)辨证论治,精准辨因中医治病,首重辨证。对于痉挛性斜颈,常见证型多样:• 气滞血瘀型:颈部扭转、歪斜,疼痛固定不移,多因情志不畅,气滞日久致血瘀。治疗以“活血化瘀、行气通络”为法,常用桃红四物汤加减,桃仁、红花、当归等活血养血,柴胡、香附等行气解郁,让气血畅行,筋脉得养 。
展开剩余46%• 肝肾亏虚型:颈部痉挛无力,伴有腰膝酸软、头晕耳鸣,源于肝肾不足,筋脉失养。“补益肝肾、濡养筋脉”是关键,方选左归丸化裁,熟地、山茱萸、枸杞等滋补肝肾,鹿角胶、龟板胶填精补髓,恢复脏腑对筋脉的滋养 。• 风痰阻络型:颈部扭转伴有头重如裹、胸脘痞闷,多因脾虚生痰,风痰上扰筋脉。治以“祛风化痰、通络止痉”,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,半夏、陈皮化痰,白术健脾,天麻熄风,驱散风痰之邪 。
(二)多法并用,内外同治• 内服中药:依据辨证结果,精准调配中药方剂,从脏腑根本入手,调整气血津液代谢,恢复筋脉濡养环境,这是中医治病求本的体现 。
发布于:北京市